易经文学 > 四书参 > 孟子卷七

孟子卷七

推荐阅读:电影世界神级龙套超凡双生末日从噩梦开始快穿肉文女配绿茶女主和男配在一起了[快穿]这个大佬画风不对惊惧玩笑混在漫威的天灾重回九零离婚前无限漫威之黑侠传记

易经文学 www.yjwx.net,最快更新四书参最新章节!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巳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巳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巳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巳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其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巳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巳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孟子曰:是犹或??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巳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巳。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谷率。君于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于不可巳而巳者,无所不巳;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徧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巳也,焉用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遂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巳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巳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莅,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巳矣。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麦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巳矣。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话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巳矣。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苖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巳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卷七终

本站推荐:电影世界神级龙套英雄联盟之传奇归来小警大用召唤圣剑LOL:我真没想当战狼啊放学等我铠甲身为人类的我满级登场赵昊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怀娇末世:我能听到别人心声

四书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易经文学只为原作者李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贽并收藏四书参最新章节